Title
新闻动态
【科研反哺教学】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数字人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0 发布时间:2025-04-27 00:00:00.0
科研成果名称: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数字人的探究与实践
主持人:杨许亮
基本介绍


将多模态预训练数字人融入微信小程序课程,旨在打造一个创新且互动性强的学习平台。此融合不仅提升了传统编程教学的效率,还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使用具备图像、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多模态模型,学生可以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如开发智能客服或虚拟助手。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掌握特定编程语言或理解AI算法原理。接着选择适合的预训练模型和技术工具,确保其能支持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交互体验。教师可以创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比如利用数字人进行实时答疑、项目指导或是游戏化学习挑战,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兴趣。图1为科研项目牵引融合课程思政,结合学科竞赛进行课程联动。


图片1.png

图1“课程联动,隐性协同,一体化教学”的“科研项目牵引”实践理念

此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需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来监测学习进度并收集反馈意见,从而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同时,重视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确保所有操作符合现行法规要求。总之,这种结合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
科研服务教学案例

1.案例名称

“知行合一,多元实践”——城院网络电台小程序实践

2.案例简介

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与学校融媒体中心进行协同,建立了需求与技术相融合的项目对接平台,倡导“知行合一,多元实践”的实践理念,旨在培养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

传统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分离”的教学问题(设计与技术分离、实验与实际分离、教学与需求分离)以及“三个不足”的育人痛点(实践育人不足、概念设计不足、文化自信不足)。本案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拓展课外实践实用场景,融合科研项目技术路线,深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组建小程序项目案例库20个,获得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城院网络电台成功上线。

图片2.png

图2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群

城市学院(简称“城院”)网络电台开发的小程序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促进教育资源传播和师生互动。该小程序集成了直播、点播、互动评论、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支持用户随时随地获取高质量教育内容,并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特别之处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如让学生参与到节目制作中,从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此外,小程序还构建了活跃的线上社区,定期举办在线问答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自上线以来,显著增强了校园信息流通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教学改革,成为了一个集学习、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未来,城院卫视将继续优化功能和服务,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系统。

03
案例实际应用效果和亮点

(1)实际应用效果

城院网络电台小程序自推出以来,在提升教育资源传播效率、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集成直播、点播功能,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高质量教育内容,智能推荐系统则提高了信息获取的精准度。构建的活跃线上社区让用户能够发表评论、分享心得,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举办的在线问答和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该小程序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参与到项目开发中,从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跨学科合作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引入更多元化的视角和技术资源。同时,个性化服务如定制化通知和订阅功能确保用户不错过任何感兴趣的活动或课程更新。通过与校外企业及专家的合作,学生获得了接触行业前沿的机会,拓宽了视野。

技术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使每个用户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不仅如此,城院卫视小程序还面向社会开放部分优质资源,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系统,促进了更广泛的知识共享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团队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功能和服务质量,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应用,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最终,这款小程序不仅成为连接师生的重要桥梁,也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教育技术创新典范。

(2)亮点-建立“多元一体化”的实践模式

如图3所示,鼓励“工匠精神”,通过“以教学为中心,产研证赛四位一体”建立丰富多元的一体化实践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产教融合,对接产业,地方需求,输送人才;教研相长,形成科研团队,开展“多模态数字人”的相关研究;以赛促学,课程设计以当年合适的学科竞赛真题为题开展;以证为凭,鼓励学生考取“软件设计师”职业资格,增强竞争力。在一体化育人过程中,校企协同,强调精益求精,重视实践应用,致力于软件工程师的标准严格要求。

图片3.png

图3“多元一体化”的“工匠精神”思政实践模式

04
案例小结

城院网络电台小程序的成功运行,为“知行合一,多元实践”的教育理念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在实际应用中,小程序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如让学生参与节目制作,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构建了一个活跃的线上社区,支持评论、分享和互动活动,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知识交流。

技术上,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推荐和服务,确保每位用户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优化了用户体验。跨学科合作引入了更多元化的视角和技术资源,丰富了节目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的机会。此外,面向社会开放部分优质资源,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系统,促进了更广泛的知识共享。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初期阶段,技术稳定性存在问题,如视频加载速度慢或直播中断现象,影响了用户体验,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服务器性能和网络架构。内容更新频率和多样性也有待提高,以保持用户的持续关注。反馈机制和迭代速度方面,尽管团队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但有时响应不够迅速,需要建立更高效的处理流程。最后,随着个人数据的增加,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关键议题,必须加强安全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通过“知行合一,多元实践”的理念指导,城院卫视小程序成功地将产业技术发展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有效转化,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城院卫视小程序将继续优化功能和服务,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和社会公众,持续提升其教育价值和技术水平。

05
支撑材料目录

(1)组建小程序项目库,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参赛

图片4.png

(2)学生获奖情况

图片5.png

数字媒体设计大赛省赛一等奖

图片6.png

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

图片7.png

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


(3)融合学校融媒体中心需求,助力城院网络电台成功上线

图片8.png

图片9.png

此二维码可以直接扫码,进行查看

图片10.png

小程序后台管理系统


初审:付文玉

复审:吴美英

终审:杨勇虎


Title
CopyRight © 2004-2021 东莞城市学院科研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电话:(0769)23382811   传真:(0769)2338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