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它们的深度融合正逐步勾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世界。4月10日下午15:00-16:30,人工智能学院在7B302教室成功举办“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打造未来智能世界”主题讲坛,由许元老师主讲,吸引了全院百余名学子踊跃参与。 讲坛伊始,许元老师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内涵与架构。物联网是连接一切的网络,早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社交媒体动态、视频平台内容、外卖订单信息等都是其数据体现。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触角”,实时采集健身手环心率数据、共享单车定位信息等微观动态。从技术架构看,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实现数据传输,应用层则涵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让生活更加便捷。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神经网络,连接万物,让数据流动。 紧接着,许元老师通过动态数据图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赋予机器“智慧”。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正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这些技术已在医疗、交通、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辅助医疗诊断、实现自动驾驶、进行故障诊断等。许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正朝着自主学习、场景智能化和应用普及化方向发展,未来服务型机器人和智能物联网将更加普及。 许元老师以我校实际应用为例,展示了两大技术的化学反应。例如,教室自动计数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与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动态人流统计;智慧水务平台利用低功耗广域网与时序预测模型优化水面清洁机器人作业路径。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强大融合能力。 最后,许元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他强调,在科研中,“想”与“做”都很重要。“想”是研读文献、明确方向、构建逻辑;“做”是运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或用老方法应对新场景,推动跨领域研究。若研究遇困,不妨转换思路。许老师特别提到,科研方向上,大模型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等都极具潜力。他鼓励同学们坚持读文献、做研究,因为坚持才能让研究成果真正发挥价值。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经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智能世界的大门。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只要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创新,期待我院学子在科技变革时代中成长为创新型科研人才,助力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初审:付文玉 复审:吴美英 终审:杨勇虎 供稿:人工智能学院